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近年来在推动:心脏康复与预防一体化发展,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并有中国特色的心脏预防、康复和慢病防控的模式和道路。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励建安教授说:“临床没有哪个科室不要康复。”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陈世益教授指出:“有些人做了手术,畸形矫正了、病痛去除了,但最后结果是关节僵掉、肌肉萎缩了,其实这个时候康复就显得很重要!”
著名骨科专家戴尅戎院士多次说过:“手术一半,康复一半。”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科主任吴军说:“烧伤不发展康复,不能体现它的医疗价值。
神经外科的凌锋教授、崔丽英教授等也强烈呼吁要提前康复介入的时间。
现代“康复之父”的腊斯克博士曾说:“To believe in rehabilitation is to believe in humanity!”(相信康复就是相信人性!)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院长唐丹说过:“生活是一门残缺的艺术,为了追求完 美,我们选择了康复!”......
这说明医疗界已经有一批领袖级的人物认识到康复医学在患者治疗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医院是一个重要的朝阳科室,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向临床各学科延伸,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看来康复科真的很重要啊!
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的核心学科,但它一定是医院的多学科间的润滑油;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创造收入最多的科室,但它一定是医院创造纯收益最多的科室之一;康复科也许不是医院知名度最高的科室,但它一定是医院美誉度最高的科室之一;医院其他科室是把患者抢救下来,康复科是让患者活得质量更好。
康复产业是块“大蛋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预测总人口为1.7亿,其中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三类康复患者,预计2022年中国康复市场将达到1000亿。所以,康复将是未来十年最有价值的事业,也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发展转型的突破口。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早在2011年卫生部文件《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提出要建立三级康复医疗分级诊疗体系,将全国康复医疗分为3个层面:一是急救期,康复在综合医院;二是稳定期,以康复医院或者是以康复为主的二级综合医院;三是恢复期,是将康复引入社区。目前康复的范围越来越广,康复的范围主要有骨科康复、神经康复、疼痛康复、儿童康复、产后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等。
01
骨科康复
骨科临床和相关手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甚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骨科术后康复,在多数地区甚至某些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均处于较低水平,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骨科临床的需求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对功能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骨科康复的需求更是迫切。
如何使骨科和康复科快速融合、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一体化协作,将彼此专业相结合发挥优势,在短期之内,催化骨科康复的快速发展来满足骨科临床的需求。
康复对象:骨科康复的范围很广,主要是指因骨骼、肌肉、肌腱、关节、韧带、关节软骨等运动系统损伤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比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四肢创伤骨折术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围手术期、肩袖损伤修复的围手术期康复,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腱断裂、足外翻、扁平足,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等。
康复介入方式:
(1)消除水肿炎症:冷疗机、半导体激光、短波治疗仪、极超短波治疗仪。
(2)慢性疼痛:体外冲击波、激光磁场理疗仪、熏蒸、蜡疗、干扰电、红外偏振光、磁振热。
(3)预防血栓、肌肉萎缩: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频干扰电疗仪、深层肌肉按摩器、DMS。
(4)加速创伤愈合、骨痂形成:超声波治疗仪、极超短波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温热磁疗仪、低频脉冲磁疗仪。
(5)维持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挛缩畸形:CPM关节康复器、激光磁、悬吊康复系统等。
(6)增强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上下肢主被动、功能性康复动作训练系统、肌电生物反馈仪、等速肌力、悬吊康复系统。
(7)改善平衡功能,矫正异常步态:虚拟情景互动、动态平衡、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机、平衡功能训练机。
(8)提高ADL能力和生活质量:手功能综合训练平台、ADL智能反馈康复系统、上肢机器人。
(9)ERAS(加速康复外科)的介入: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增强肌力、关节最大活动度,术后康复知识,术前最大程度的改善受损功能等,让术后恢复更好,及时的得到康复治疗等。
骨科康复的新技术:体外冲击波疗法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技术,对于骨不连、骨科术后关节僵硬、肌腱末端病等具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等速肌力训练仪可用于骨科康复早中期的肌力康复训练,使肢体在其活动范围内做持续运动,并且等速肌力训练仪提供的顺应性阻力使整个肌肉都能得到全面的训练,有效避免肌肉功能恢复不平衡状况的出现。对于弱肌力还可以利用等速肌力训练仪的持续被动程序进行训练,有利于肌肉的早期康复。
02
神经康复
随着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头号“致死疾病”(为8.4/10000)。据调查统计,脑卒中是城市死因第一位,农村死因第三位。神经康复是康复诊疗手段专科化的产物,主要是针对神经疾病所致运动、感觉、言语、吞咽、认知障碍等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重点是脑卒中的康复。
康复治疗原则: ①正确掌握康复医疗适应证; ②早期开始康复,一般主张病情稳定后24 —48 h; ③ 临床性康复; ④强调二级预防+康复; ⑤ 主动性康复; ⑥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 ⑦强化的康复程序; ⑧综合性康复; ⑨全面康复; ⑩偏瘫康复实践的新思路。
康复对象:中风偏瘫、失语症、吞咽障碍、痉挛、肩手综合征、认知障碍;脑外伤后综合症;外伤或脊髓病变引起的截瘫及排尿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压疮、痉挛、异位骨化、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外周神经损伤;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小脑萎缩等老年疾病;小儿脑瘫;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等。
康复介入方式:
1.理疗项目:直流电、低频脉冲电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气压治疗、脑循环治疗仪、功能电刺激、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
2.康复治疗项目: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构音障碍训练、吞咽治疗、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3.中医康复项目:针灸、电针、针刺运动疗法、熏蒸蜡疗。
神经康复新技术:经颅磁刺激TMS技术是目前神经康复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热点,为脑功能障碍患者探索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物理治疗新思路,更成为本世纪神经康复的新突破。经颅磁刺激仪作为一种无痛、无创、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新型技术,可以改善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偏侧忽略证,脊髓损伤,帕金森症,抑郁症等很多问题。
03
产后康复
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产后康复成了“香饽饽”:目前我国每年分娩人数约2000万,预计到2020年,中国产妇数量将达到2800万,育龄妇女群体数量将达到8018万。而产后恢复的主要目标消费群涵盖了产后5年的孕产女性。每年需要产后恢复的女性至少高达1亿,市场潜力超过600亿,并且这个数据在以每年120亿的速度递增,未来10年将迎来产后恢复行业黄金十年。